壮族三月三

壮族三月三是武鸣壮乡的传统节日,因以唱歌为其活动的主要内容而得名。壮族三月三,汉文记载最早见于南朝。自古以来,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武鸣当地群众都会设宴邀请亲朋好友,酒足饭饱后,便在自家庭院或小河边、山坡和草坪上唱起山歌,互问互答,形成了三月三歌圩。每场歌圩聚集数千或逾万人参与。人们在歌圩上既可“以歌代言”会友,壮族男女青年可以歌谈情说爱,觅到爱侣。
歌圩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家歌圩”,在家里举行,时间多数在结婚典礼和小孩满月的夜晚,通常是男青年在屋外先唱“门外歌”,屋内“阿姨”答歌并请男青年进门。进门后男青年唱“进门歌”,之后唱“花果歌”、“宵夜歌”、“赞美歌”等,相互问答赛输赢,有时通宵达旦,甚至日以继夜。另一种是“野歌圩”,在郊野举行,通常是男女青年唱情歌,相互问答。分为四个阶段:相见对唱“初恋歌”,唱到爱慕时转为“赠礼歌”,之后再唱“别情歌”,分手时唱“约会歌”。各地歌圩具体时间不同,各村歌圩日期不定,均在农历三月间,由村中老人商量选定,各地举行歌圩日期交叉,便于民众来往交流对歌。有的地方未形成传统歌节,只是在正月初一和十五,群众自发对歌,自然形成歌圩。
武鸣山歌东、南、西、北地区调子不同,分别对唱。对歌中,男女各三至五人当一方,一人主唱,一至二人伴唱,歌词随想随唱,回答对方提问。所唱内容,如问对方姓名,尔后盘歌,天文地理、风土人情、农事活动等无所不包,相问互答。青年男女对歌谈情说爱,多用流行民间的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姜太公》《珠文瑞》等作隐喻对唱,对歌至次日晨散去,农村对歌有的达三至五昼夜。武鸣壮族人们以歌会友,以歌传情,以歌咏志,优秀的武鸣壮文化就在这热闹非凡的歌圩中、在美妙动听的歌声中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