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八音是流传于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那楼镇、新江镇、中和乡、百济乡及周边地区的一种吹打音乐。壮族八音在南宁市邕宁区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当地的婚嫁、祝寿、新居落成、迎宾等喜庆活动,一般都离不开八音的演奏,以增加活动的热烈气氛。
由于邕宁地处珠江流域中段,水运方便,常有商贾往来,在今邕宁区蒲庙镇五圣宫一带落脚歇息,促进了岭南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邕宁壮族八音就是在这样一个多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的情况下产生,并得以流传的。
壮族八音,原是壮族古代吹打乐器的统称,依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可将乐器分为金(如钟)、石(如磐)、竹(如管)、匏(如笙)、土(如埙)、革(如鼓)、丝(如琴)、木(如祝)等八类,俗称“八音’。壮族八音的乐器可分为吹奏类和打击类。
壮族八音的演奏形式分文场和武场:文场八音除吹打乐器外,还有粤曲清唱,以多种管弦乐器伴奏;武场八音只用唢呐吹奏,配以锣鼓钹等打击乐,八音吹打的主要曲目有《八仙贺寿》、《仙姬送子》、《大开门》、《小开门》等。
八音队的演奏形式分“坐奏”与“行奏”两种。“坐奏”主要是围绕“锣鼓车”行奏的演奏形式。“坐奏”形式多用于民间祝寿、祭祀、红白喜事。“行奏”多用于迎接新婚、送葬、舞龙、舞狮等礼仪。
壮族八音的曲牌主要有“广牌”、“本牌”与“丝弦牌”三种。广牌是指壮族八音融入广东粤剧班的曲牌,以七声音阶为调式基础。本牌主要是沿用于本地方戏剧如邕剧、师公戏的曲牌,多以五声音阶为基式基础。丝弦牌主要是沿用于地方壮戏,丝弦戏的曲牌,多以五声音阶为基式基础。
壮族八音表演极具浓郁的民族气息和独特的艺术表演风格,如今壮族八音已成为邕宁民间艺术的缩影和邕宁知名的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