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安壮族芒那节,又叫“稻神祭”,起源于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是桂西南壮族人民在长期的农耕生活和稻作习俗中形成的以娱神为内容,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祭祀活动,于每年农历六月初六生日举行。
芒那节含有历史、宗教、民俗、艺术、商贸等诸多文化内容的传统民间文化活动,它萌芽于新石器时代隆安大龙潭的石铲祭祀活动,与石铲祭祀有一定的历史渊源,是‘那’文化的一部分,而‘那’文化事实上就是指稻作文化。在壮语中,“芒”“那”分别是“神”和“水田、水稻”之意,芒那节即稻神节。稻神祭是一个系列性的稻作祭祀活动,从农历四月初八开始至七月廿日结束。其中主要有四月初八“求雨”、“祭农具”,六月初六“招稻魂”“驱田鬼”、“请娅王”、七月廿“祭姆王”等六大活动内容。整个祭祀活动以六月初六的“招稻魂”、“驱田鬼”“请娅王”等三个仪式最为热烈、最为隆重,它是整个稻神祭的核心。人们之所以选择六月初六为祭祀核心,原因是农历六月是水稻抽穗扬花的时候,也是一年是否丰收的重要关头,所以远古的壮民族祖先选择稻神娅王的生日六月初六这一天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是借以祈求稻神娅王的保佑。传说在这一天必须祭祀稻神,否则十几天后水稻就会出现空实,不“勾头”结穗。因此芒那节寄托着农民对丰收的期待,是当地一年中十分重要的节日。
壮族芒那节是农耕社会桂西南壮民族的稻作文化生活缩影,对于研究我国桂西南壮民族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深远的民族学、民俗学价值。芒那节中所表演的师公舞蹈和师公配乐、以及服饰,具有着完善而独特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