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非遗名录

非遗名录


壮族毬丝歌会

毬丝歌会流布于南宁市良庆区,辐射到邕宁、武鸣、马山等地,以壮族嘹啰山歌为表现形式,伴随嘹啰山歌的产生而形成。相传古代壮族村寨流行抛鸡选婿风俗,待嫁女孩家把鸡当做定情信物抛向人群,抢到者即为如意郎君。壮家后生为了吸引女孩的关注,高声呼喊“嘹啰”(壮语是“看啰”的意思),若抢到锦鸡,也喊“嘹啰”(意思是“笑啰”)。壮族人民就以“嘹啰”为歌头编唱了嘹啰山歌。之后,以鸡、鹅绒毛编织成“毬”取代了以锦鸡作为...[阅读全文]


南宁土地诞

传统的“南宁土地诞”为农历二月初二,俗称“土地节”或“龙抬头”,习惯分为春社和尾牙,内容十分丰富。(一)祭拜土地神。供猪、牛、羊三牲和糯米饭,祭祀土地神,恭迎土地公。(二)安旗召集兵马。这个仪式源于古代战争,竖起旗帜麾集兵马护卫城池百姓。(三)报堂马送请柬。报堂马送请柬恭请各方神圣下赴坛场。(四)庙祝扫楼。做庙会和神诞时,由庙祝净手、沐浴后洒扫坛场,恭候各路神仙到坛。(五)架桥请圣。古时鲁班师傅用...[阅读全文]


南宁花婆节

花婆节根植于花婆信仰,主要流布于南宁各县区,辐射到广西各地市。花婆信仰是南宁先民“花”图腾崇拜的遗风。清人吴大溦认为,“帝”的本义是花蒂,因“帝落而成果,即草木所由生,枝叶之所由发”,为“生物之始”。南宁先民由此认为花是万物之源,在此观念影响下,人们崇拜花,并将其奉为生育神。清·李调元的《南越笔记》记载:“越人祈子,必于花王圣母,有祝辞云:‘白花男,红花女。’故婚夕亲戚皆往送花,盖取诗‘花如桃李’...[阅读全文]


宾阳“三娘乖”习俗

宾阳“三娘乖”为本地一项民间民俗活动之一,全县各镇(乡)都有流传,自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时期至今已有愈千年的历史。 传说,古代我县有一农家壮族妹仔,排行第三;她天生丽质,禀性聪慧,心灵手巧,故人们尊称其为“三娘乖”,也有叫“密丝姑”、的。据说,三娘是个从天上来到人间投胎的仙女,并说,如今乡间妇女所会做的纺纱织布、绣花绘画、针线剪缝、磨谷椿米、播种插秧编织等,所有的手工技艺和农业生产技能,都是...[阅读全文]


横县云表壮族歌圩

有“名驰西北百多里、一支独秀第一圩”美称的云表邓圩歌圩是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元宵节举行的传统民间歌圩,它历经几百年延续至今,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形式丰富多彩,在横县西北部及其周边壮族广大地区有着深远影响。歌圩位置原来在邓圩圩背地魁坡往通校椅(旧马路)方向桑园坡及岭丫坡,每到圩期,人们便三五成群自发前来参加对唱(有五言歌、七言歌、陶圩歌等),祝新年快乐,向往美好未来。每天参与人数有几万人,沿路数公...[阅读全文]


军山庙会

军山庙会是南宁市青秀区长塘镇及周边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盛大的大型庙会之一,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军山庙会的雏形,原是南宁市周围的群众为纪念明末清初一位农民起义军首领李亚,在军山建庙祭拜。 自明末清初以来,军山庙会的形成过程,历史“轨迹”比较清晰,庙会作为一种纪念农民起义英雄和社会风俗的形成,有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起初,军山庙会是以铭感恩人为出发点,只局限于对已故李亚焚香祭拜,今天的军山...[阅读全文]


壮族芒那节

隆安壮族芒那节,又叫“稻神祭”,起源于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是桂西南壮族人民在长期的农耕生活和稻作习俗中形成的以娱神为内容,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祭祀活动,于每年农历六月初六生日举行。 芒那节含有历史、宗教、民俗、艺术、商贸等诸多文化内容的传统民间文化活动,它萌芽于新石器时代隆安大龙潭的石铲祭祀活动,与石铲祭祀有一定的历史渊源,是‘那’文化的一部分,而‘那’文化事实上就是指稻作文化。在壮语中,...[阅读全文]


上林壮族万寿节

上林壮族万寿节又叫智城万寿节庙会,原是上林县的壮族同胞为纪念万寿公王的功德,于其诞辰之日——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一日在智城举行的立庙奉祀仪式。延续至今,万寿节已经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成为了上林壮族同胞纪念万寿公王、积德行善、敬老爱幼、静心修身、寻求和谐、祈求健康长寿的一项民俗活动。 上林壮族万寿节内容丰富多彩,主要包括:祭祀、文武场八音演奏、师公戏、文艺演出、山歌对唱、舞龙、舞狮、求签、抬神出游、送...[阅读全文]


上林壮族灯酒节

上林壮族“灯酒节”在先秦时早已出现,到唐朝时已于民间广为流传,从刻于永淳元年(公元682年)的《六合坚固大宅颂碑》“宗庙嘉存,世世相习”中可见这一世代沿袭的民族传统壮族灯酒节祭祀盛行的区域仅偏于广西环大明山一带。壮族“灯酒节”,即“丁酒节”它是远古义系社会的产物。 上林古壮语“灯”与“丁”同音,“灯”有“光亮”“照这前程”之意,故而即使后来“灯”与“丁”读音上发生了变化,上林人仍遵古而含之。“丁”...[阅读全文]


壮族亥日

隆安县壮族“亥日”圩场是在长期的农耕生活中形成的以猪、牛、马等牲畜交易为主的传统大圩日,每次“亥日”圩场赶圩的人多达三四万,这是桂西南地区较大的传统牲畜交易圩场,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它是在隆安县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种与稻作文化相关的习俗活动。除本县各乡镇群众赶集外,邻近县如平果、田东、田阳、那坡、靖西、德保、云南、大新、武鸣均有客商来赶集,批发、购买产品,远至广东、云南、贵州甚...[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