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傩戏是流传于上林县白圩镇一带的传统戏剧,也叫白圩傩戏,它在明代时已有演出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源自北方的古傩戏,由于历史上大量的北人南下,一部分人定居上林,将傩戏带到了上林白圩一带,并与当地的一些宗教、祭祀等活动融合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上林傩戏。 上林傩戏表演要严格遵守一整套行规,每次表演要举行祭仪,在表演时演员头戴面具,背插靠旗,手执刀、枪等兵器,用锣、鼓、钹、二胡、笛子乐器伴奏,“缚...[阅读全文]
分类目录归档:非遗名录
邕宁壮族采茶戏
起源于那楼镇那良村那蒙坡的邕宁壮族采茶戏,是壮、汉两民族文化互相交流、碰撞而产生的优秀民间文化之一。 据传,明末清初之叶,当时尚属南蛮之地的那楼镇那良村那蒙坡,因其土地之肥沃,气候之温润,吸引不少民族迁徙于此。其中,宁姓者为汉族,从广东迁入;滕姓者为壮族,从百里之外南宁市兴宁区五塘镇迁入。岁月悠悠,数百年间,两民族在此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两种文化互相碰撞,互相交融,产生了独特的岭南民间文化-壮族采...[阅读全文]
横县壮族采茶戏
横县壮族采茶戏属桂南壮族采茶戏的一种,它广泛流传于广西横县的六景、峦城、南乡、百合以及相邻的宾阳、邕宁、灵山、钦州等广大地区,于清代从江西赣南经粤北传入,距今约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横县壮族采茶戏亦称“茶歌”、“采茶歌”、“唱采茶”,是由唱竹马发展为载歌载舞的一种独特的传统戏剧。横县壮族采茶戏有开台茶(恭茶)、乃茶、十送茶、老正茶、洋红茶等10多种表演形式。所演唱的内容以“十二月采茶”为主,其角色分...[阅读全文]
宾阳师公戏
师公,源于古代巫觋,今学者谓之“傩”本地俗称“巫公”或“鬼公”,今人称“师公”。 据本县佛、道、师老艺人回忆追溯,师公自唐代就流入本地,最初仅为民间主事驱邪避疫仪式法事活动。 师公,在历史社会发展进程中,传承发展了傩,古傩在先前驱邪避疫仪式时,只舞不唱,民间谓之“跳神”或称“跳鬼”。明《宾州志》载:“本地疾病跳鬼不服药”。在今师公主事“三日平安清”仪式的“ 船科”之“逼油净宅”科目中,当师公将油...[阅读全文]
丝弦戏
宾阳丝弦戏又称“宾州戏”、“司弦戏”。据本地艺人追忆,在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前后,由湖南一位姓白的师傅将丝弦戏传入宾阳。他初在新宾三联街传教出一个科班,班名“鲁班班”,后又到新桥尚武街传授第二个科班,班名和班主均已无从考证。据新桥尚武街一名叫廖四五班主的女儿廖珍(1905年出生)说,她家自祖父起代代唱丝弦戏,其父廖四五年少时常随其祖父到外地演戏,17岁就登台扮演旦角;同治十一年(1872)戏...[阅读全文]
瑶族蚩尤舞
瑶族蚩尤舞是瑶民们为歌颂和纪念他们先贤蚩尤的丰功伟绩,在每年旧历五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还愿节敬奉神灵和庆典节日跳的瑶族传统舞蹈。流行于马山县里当乡、古寨乡、白山镇瑶族村屯,忻城县北更乡、上林县镇圩乡瑶民地区。蚩尤舞历史悠久,流传至今约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蚩尤其人,历史远古,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能和炎、黄两帝一起并尊的人。据《越绝书》曰:“少昊治西方,蚩尤佐之,使主金。”又曰:“蚩尤是少昊之末,九黎之...[阅读全文]
横县百合茅山舞
横县百合茅山舞相传是从浦北县福旺村传入横县百合镇、马山乡及周边地区的一种民间祭祀舞蹈,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横县百合茅山舞的形式和传续,源于一个神话故事:相传唐代有位陈氏夫人,其兄被妖魔抓走囚于铁笼,前去搭救者被妖魔所噬。陈氏夫人救兄除魔,与结拜姐妹林、李同去茅山学法。到了茅山,法术都给先到的道教、释教学完了,只剩下一只火筒和一把瓜刨。茅山师父怜其救兄心切,将火筒、瓜刨两件宝物相赠,回去与妖...[阅读全文]
上林瑶族猴鼓舞
上林瑶族猴鼓舞以镇圩瑶族乡为中心,广泛地流传于上林县与马山县交界一带的布努瑶山区的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它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古时候,为了抗击入侵家园的金兵,瑶族英雄卜努号召各寨瑶胞,奋起抗击外族。瑶胞们在森林里迷了路,幸亏得到老猴王帮助才走出了困境,并趁机出击金兵,农历五月廿九这天,瑶家各路兄弟全部凯旋归寨,大获全胜。为感激猴王的帮忙,英雄卜努带头敲起皮鼓狂歌欢跳,用歌舞赞颂猴子的恩德,遂形成猴鼓...[阅读全文]
上林壮族师公舞
壮族师公舞是壮族地区普遍流传的一种宗教祭祀舞蹈,师公舞壮语称“调筛”或“古筛”。它源于原始巫舞,原是师教活动中带有迷信色彩的祭祀歌舞,气氛肃穆凝重,多于“安龙”(求雨)、“庆社”、“还花还愿”、“游神”和丧葬白事时表演。它保持了楚巫舞以巫扮神、以舞降神的基本特点,表演时用蜂鼓伴奏,跳神时必须戴“相”(面具),舞蹈语汇比较丰富,动作沉稳大方,丰富而复杂,民族特色浓郁,是壮族民间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全文]
马山壮族踩花灯
壮族“踩花灯”,壮语叫“踩朝”。 是流行于马山县古寨、加方、里当、古零、白山、林圩、周鹿、乔利、永州等乡镇壮瑶族乡村的一种民间宗教活动。“踩花灯”历史悠久,流传至今已有几百多年的历史。它是为超度亡魂而设的一种宗教类以祭祀形式表现的舞蹈。“踩花灯”因围绕花灯踩步跳踏而得名。 举行“踩花灯”祭祀活动的时间是晚上十二点钟,也就是在午夜时刻开始。舞蹈前,先在逝者棺木前地面摆上九或十二盏花灯,九个花灯就摆成...[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