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打榔

打榔古称“打舂堂”,是流行于马山县古寨、加方、里当古零等乡镇壮瑶族乡村的一种民间娱乐活动。打舂堂历史悠久,流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唐人刘恂的《岭表录异》云:“广南有舂堂,以浑木刳为槽,一槽两边约十杵,男女间立,以舂稻粮,敲磕槽盘舷,皆有偏拍。槽声若鼓,闻于数里,虽思妇之巧弄秋砧,不能比其浏亮也。”可见打榔在唐朝之时已盛行。

打舂堂之习,世代相传,每逢正月初一至元宵为自由娱乐期,妇女三五成群,作打舂堂之乐,其意预祝丰年。故有谚云:“正月舂堂声轰轰,今年到处禾黍丰。”打榔主要反映劳动人民从种到收的主要劳动过程,模拟劳动动作,演员们时而敲槽,时而交击,时而转身,时而跳跃,有时配合叫喊“嚯咳”的呼声,场面紧凑,气氛热烈,具有强身健体和娱乐作用。

在马山县东部山区有许多村寨一直保持着这一特有的习俗,每逢节庆之日,打榔便成了村村寨寨、壮、瑶群众自娱自乐的表演节目,有些村寨还自发组织业余农民剧团,在各村寨间巡回演出,很得广大群众的欢迎。特别是古寨瑶族乡古寨村农民剧团的打榔表演更具特色,每逢乡庆或民间重大群众活动,那是必演的节目。这一剧团还到北京为首都观众进行表演,受到首都观众的一致好评。打榔表演所蕴藏的历史文化,还为壮文化研究者提供了很有价值的研究资料。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