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斗竹马,就是站在用竹子制成的“马”上进行比赛的一种群体性壮族民间体育竞技活动,其意为斗志、斗勇、斗强、斗胆的意思,主要流传于青秀区长塘镇及邕宁、良庆等周边地区,于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和重大节假日举行。
壮族斗竹马活动历史悠久。相传,明末清初,明军在广东被李自成的部队打败,之后被赶到广西长塘,败军到处掳掠扰民,人们不得安生。其时有一个名叫李化龙的天堂村村民组织民团训练,用竹木做武器,练习于长塘三皇岭一带,起义对抗明军,由于寡不敌众,败入三皇岭,李化龙带领村民躲入深山,由于无粮充饥,当时正值六月花捻季节,三皇岭上到处长满了豆捻果,李化龙带领村民靠吃野果充饥才度过一劫。后人为了纪念李化龙的功德,把三皇岭改称为逃军山,并把李化龙奉为李亚王在村中立庙祭拜,同时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李化龙生日,模仿李化龙练兵时所用的竹木武器制作竹马,通过斗竹马活动来纪念农民起义英雄李化龙。这种活动后来慢慢发展成为当地及周边地区逢农历四月初八或重大节日男女老少广泛参与的一项群体性壮族民间体育竞技活动。
壮族斗竹马活动对场地要求不高,只要是宽阔的平地即可;竹马的长短大小也没有固定的规格,一般视个人的技术熟练程度和技巧而定。参赛人数不限,每场比赛分红蓝两方,一方为“兵”队,另一方为“勇”队。比赛开始后,各方各执一条旗,锣鼓助威,双方队员踩在竹马上,先过场两次,第三次对冲,直冲到对方无人在竹马上为输,嬴方获一条祭神的烧猪。壮族斗竹马比赛活动结束的当晚,输赢双方带上全村男女老幼到河边放河灯,以纪念李化龙的功德,并祈求保佑全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平安幸福。
壮族斗竹马比赛活动举办期间,常常伴随有舞芭蕉龙、过庙会、山歌对唱、唱师公戏、跳采茶舞等文娱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