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良打铁技艺

红良打铁技艺是流传于隆安县雁江镇红良村一带的家族式壮族民间手工技艺,

靠祖辈相传已有近200年的历史,被誉为“铁匠之村”。

红良村壮族手工打铁历史源于清道光年(约1828年)间,当时年青力壮的外乡人林宽瑞逃难落脚红良村,为了维持生计,他自制煽火木风箱、火炉,靠捡回零星破碎的废铁开炉炼铁制作铁钳、铁锤、铁砧等简陋工具,土法上马操起手工打铁业,开始制作剪刀、锥、铁钉、活页、锅铲、菜刀之类的家庭用具拿到圩市摆卖,不但换回了粮食,还换回了更多的废铁器。他起早摸黑辛勤劳作,从制作小件家庭生活用具发展到制造锄头、斧头、镰刀、耙子之类的生产用具,除了能维持生计还有银两积蓄。后来他建起了房子,娶妻生子。子孙长大后又子从父业,祖祖辈辈从事手工打铁,代代相传至今已是第七代传人。到了民国年初(约1912年),村里人在林宽瑞家族的影响和传授下,也学会了手工打铁工艺,从此屯里的村民兴起了手工打铁业。从民国年初到大跃进时期,再到1960年困难时期,直至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几经风雨,红良村打铁业从不间断,一直盛行至今。目前,全村38户中就有25户开炉打铁,涌现出“夫妻炉”、“父子炉”、“兄弟炉”等打铁家庭,其中有三人办起了小型工厂,每家雇有10-30名工人。

随着经济时代的迅猛发展,红良村靠传统的打铁业逐渐富裕起来的村民不满足于现状,他们有不少农户购买了空气锤、鼓风机、电焊机、切割机、沙轮、冲床、钻床等现代机械工具,购进成批的钢铁、焦炭等原材料,在传统的作坊的基础上不断扩大更新产品,他们除从事生产圆柄沙锄、方形沙锄头、回齿锄、十字锄、帐篷锄、花生锄、甘蔗锄、鱼尾锄、斧头、扁刀、大砖刀、直柴刀、勾柴刀、小勾柴刀、草镰刀、鱼叉、菜刀等各种铁制农具和小五金外,还从事相关农机具制造业,自行研制了多功能脱粒机,产品用于稻谷、玉米农作物的脱粒,还生产了多种型号的吊车、拖拉机铁轮、滚轮、铁犁头架等配件,这些产品锻打密实,冷处理得当,铁器坚硬耐用,刀口坚韧锋利,质量上乘,产品十分畅销,有不少外地客商上门订货,产品远销南宁、百色、云南,甚至越南等地。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