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阳油纸伞制作技艺

宾州镇为宾阳县下辖的一个大镇,系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南宁至柳州、玉林、梧州等地南来北往的交通枢纽,被列为全国重点城镇之一。

陆村、潘村的制伞技艺是从清朝乾隆年间由他们的老祖宗自桂林拜师学艺而引进的。当时潘村、陆村因建村西面之石桥而与毗邻的蒙、宋两村之村民发生了地界之争执,双方一气之下便状告到了桂林。但两村之代表于桂林等待案件之开庭审理时,在桂林一住便住了近两个多月,为消遣时间,双方代表便四处游玩,陆村、潘村之代表发觉当地的纸制雨伞甚为奇特。蒙、宋两村之代表则发现了竹编的雨帽,为此,双方代表便拜师学艺,将纸伞制作及竹编雨帽之技艺引入了宾阳,并一直沿袭传承至今,已有了300多年之历史。

1

宾阳油纸伞制作技艺以竹片、竹条、竹杆为骨架和伞柄,以纱纸裱叠(又称棉纸)画上各种花卉图案后,再反复涂上桐油作为伞纸。由此而制成之纸伞,伞架、伞骨,简洁而又轻便,伞面既坚韧、透明,又美观耐用,既散热,又不渗水,晴天可以遮阳,雨天可以挡雨,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前居家必备之抢手货。

宾阳陆村、潘村纸伞的品种有大、中、小三种型号。其制作之工序十分繁杂,从选料制作到成品,共有120多道工序,大致分为:选竹料、起篾、制柄、制骨、制伞刈、伞斗、合架、裱纸、涂油、绘画等工序,最艰难、技术性最强的是制作伞头及熬煮桐油,非制伞高师而难为。

宾阳油纸伞制作技艺是中华民族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手工艺,他体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智慧,有着不可估量的民族工艺的研究价值。

进入八十年代后,由于各种尼龙伞、布伞的冲击,产品出现了滞销,到如今,几乎到了无人问津的境地。至今仅有几位制伞老师傅苦苦地支撑着老祖宗传下来的技艺。针对现在的存续情况,宾阳县人民政府决定由宾阳县文化馆为主要负责单位深入普查收集宾阳油纸伞制作技艺的资料及各种实物,并聘请陆玉贷老艺人在宾州镇潘村、陆村小学开展油纸伞制作技艺的兴趣培训,使宾阳油纸伞制作技艺后继有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