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县“渡河公”是自明朝起就流传于三里一带的一种特有的壮族民俗,该民俗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在远古的时候,九重天上的银河突然缺堤,天河之水淹了大地,只有一对金童玉女幸运地抱住一个大南瓜浮在水面得以幸存下来,人类也因此避免了来顶之灾,幸存的这两个人就是人类的祖先。后来人们就制作“渡河公”以寄托后人纪念祖先,普渡生灵、保佑平安,免除灾难的心愿,祈祷未来风调雨顺,富促安康。
为了纪念先祖,祈求平安,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三里一带的姑娘们都会聚在一起,哼着山歌,制作“渡河公”。即用彩布缝绣着明朝装束的小人,小人怀里抱着一个装风干的艾草、白芷、苍术等多种中草药制成似金黄色的南瓜,当地人管这些材料叫“香艾”。制作好的“渡河公”用红或黄丝线挂在小孩的脖子上,垂到肚脐的位置,也因为香艾有驱邪压掠、镇痛作用,可保佑孩童安康。特别是五月初五端午傍晚,三里汇河畔,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一边吟咏祈祝祷词,一边把孩童脖子上的“渡河公”放在一艘艘用竹片、芦苇或铁皮做成的小船上点燃红蜡烛,放到河里,任其沿河漂流。时至晚上,青年男女还沿河唱起壮山歌踏歌行,并让那“渡河公”渡走不幸和忧伤,寄托来年丰收、安康吉祥。如今,县级文物保存单位—三里汇水河边的“明清摩崖石刻”上,还记载着当年渡老头公的盛况。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渡河公”已经成为来上林观光旅游的人们特别喜爱的纪念品。也因为其似金黄的南瓜,寓意为人们带来财富;艾草的“香气”,能避邪防病,保佑安康;“香艾”即谐音“相爱”;送给自己的心上人更有意义,而关于人类祖先的传说,更让人们产生很多悠远的联想,增添对家乡美好河山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