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莲赛巧节

赛巧节,是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孟莲村那莲古圩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节庆。

那莲赛巧节最早出现于清乾隆58年(公元1783年),是年那莲北帝庙建成竣工,恰逢农历“七月七”临近,于是赛巧节与庙宇竣工庆典一并举行,首次赛出“巧女”,此后每年的赛巧节便成为名副其实的赛巧选巧女的传统节日。

那莲赛巧节源于我国的传统节日“七夕”和“乞巧节”,但也有其独特的成因:传说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七仙女下凡在那莲古圩八尺江畔的白石潭沐浴,挑选“巧女”。因此当地姑娘们都在七夕前夜根据各自的专长制作各式各样的手工技艺品,在临街门口设台展示,迎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和七仙女下凡,乞巧、赛巧。赛巧的手工技艺制品有三类:一是用各种水果制成的工艺品,如瓜果雕、柚皮狮子等;二是剪纸以及用七彩线、绒刺绣各种图案和编织各种香包;三是堪称那莲一绝的“点米成画”,即将收获了的“五谷”按所需浸泡染上五颜六色,捞起后晾干、晒干,然后在素描好的图纸或白绢上,将染色了的“五谷”蘸糨糊一粒一粒、一颗一颗地粘贴上去,做成立体感强、五彩斑斓的精美图案。赛巧时由德高望重的老艺人(近年由城区文化馆)组成评委,根据姑娘们所展示的工艺制品的优劣及最后一轮桌面下穿针引线比赛,评出7名“巧女”。在完成剪“巧女”一绺头发拴于风筝、焚香放飞风筝送“巧女”上天接受“七姐”核准等一系列程序后,赛巧结束。

那莲赛巧节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韵味,在展示构思奇巧、制作精美的工艺品的同时,寄托了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聚集了劳动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勤劳、智慧、创新的正能量,对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推动农业观光、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深远的影响。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