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刺绣

壮族刺绣普遍流传于广西南宁市马山县境内的白山、合群、古零、百龙滩、乔利等乡镇一带及都安、大化、上林、武鸣等县。壮族刺绣壮语叫“绡花”,当地民间又称之为“订花” ,是壮族人民的传统手工技艺。壮族刺绣从明末清初传入马山,相传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壮族人民喜欢用刺绣工艺品制成被面、枕套、花鞋、背带、门帘、蚊帐帘、挎袋等,这些日常生活用品绣上精美的图案,这一针一线绣成的花、草、虫、鱼,色彩艳丽,寓意深远。

马山县位于广西中部,是壮、汉、瑶杂居的地区。据史书记载,壮族先祖原居于环大明山流域的骆越古国,创造了璀璨的龙母文化,壮族刺绣就是其优秀文化遗产代表之一,主要采用平绣、堆绣、打籽绣、盘绣等技法,以优美的水波纹、太阳星芒纹、花草鸟兽等为刺绣纹样,构图紧凑,艺术风格独特。

壮绣的工艺流程分为构思→画图→绣图→成品。

原料主要有绸子、缎子、麻布、白竹布、七色丝线,所用的工具有绣花架、绣花圈、绣花针、纸片、小剪刀、米糊、毛笔、圆珠笔、铅笔等,绣大幅图案用绣花架,绣小幅图案用绣花圈。先用绣花架或绣花圈将绸缎绷紧,接着用铅笔或圆珠笔在纸上绘出各种图案,然后沿图形剪下用米糊贴在绸缎上,再用不同颜色的丝线一针一线地绣上。

壮绣作品纯由手工制作完成,绣出的花草虫鱼、走兽飞禽栩栩如生,精美绝伦,使人爱不释手。壮绣比机器刺绣图案更精美,而且富有立体感,这是机器刺绣远远比不上的,它代表着壮族人民精细的手工,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对壮族刺绣的抢救和保护,将不仅带动和促进广西特色民间手工技艺的发展,而且对丰富和完善广西民间手工技艺史,乃至对中国民间手工技艺史的丰富和完善,都将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白山镇林育安家庭的“壮美坊”加工厂坚持传承着壮绣的传统手工艺,且绣品颇受人们喜爱,常远销国内外,并多次在区内外博物馆展出,2011德中文化交流年,绣品受邀在德国国家博物馆展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