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阳关公诞

宾阳关公诞(又称关公磨刀节、逢圩节),产生、形成和发展于宾阳县甘棠社区,并广泛流传和影响于横县,邕宁,昆仑关等地,至今已有170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清朝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甘棠人之祖先便于遗爱桥头斑江河畔建造“关帝庙”(文化大革命中已被毁掉并为卫生院所占),以纪念三国蜀国之武将关羽并祈求关公镇魔降妖、庇护甘棠一方之安宁。庙于1840年的农历5月13日落成并举行开光仪式,相传这是关公的诞日,故称为“宾阳关公诞”,当时天降大雨,传说为关公磨刀必需用水,此后年年如此,故人们又俗称为“关公磨刀节”。

自1840年至今,年年于5月13日均举办庙会,届时宾阳、横县、邕宁周边五镇之群众均前往祭拜,师公道公向关公做完开光等法事后,便请出关公座像按会首拟定的线路作以出游,各街各户均设坛祭拜,以祈求关公保护出入平安,五谷丰登,人财两旺。关公出游时,先为“关”字大旗及关公座像,后为龙队狮队凤队和各种方块队及各方信男善女,甚为热闹。甘棠圩各家各户杀鸡宰鸭、做糍粑包米粽,招待四方来的亲戚朋友,有如庆贺一个盛大的节日,故当地的壮族人民群众又俗称之为“圩逢节”。关公出游至第二天5月14方完毕,是时道公师公又作以法事,恭请关公座神入庙归位,整个关公诞才算结束。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